我在顶部

实测主干剖面部署原则及内容 TerraSAR-X数据 卫星遥感 点云建模
分享到    浏览:668   时间:2022-04-13

实测主干剖面部署原则及内容

1. 实测主干剖面部署原则

(1)实测主干剖面线部署尽最选择影像单元齐全的地区进行,应遵循构造简事,地层发育齐全的原则。

(2)要求每个影像单元均需有1条剖面的控制。

(3)对于高度覆盖区,每个影像单元分界部位应有点槽控制,露头较好的单元执行第(2)条原则。

2.实测主干剖面调查要点

实测主干剖面的目的是以影像单元为基础,结合地质特征建立影像岩石单元,即填图单位。根据遥感影像单元种类分别测制剖面,其每种剖面测制的要点不同。

1)层型影像单元实测主干剖面

指沉积岩地层、浅变质岩地层和沉积-火山岩地层剖面测量。

(1) 沉积岩地层、浅变质岩地层剖面测量

A.分层:实测主干剖面以“层”作为基本描述单位,它可以是单一岩石,也可以是岩石复合层(夹层型、互层型、韵律型、旋回型、建造型),其内部基本连续,与上下相邻层宏观可分,垂向上岩性的任何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的标志,但应加以注意的是分层一定要与影像标志相结合,层的归并符合影像岩石单元建立标准。

B.岩性:分层的岩性可用颜色、结构、成分综合命名方式予以概括。尤其是颜色,除描述新鲜面之外,风化面颜色真实记录很重要,对影像岩石单元以色彩()信息作为建立、划分标志意义较大;结构描述应注意不同岩性的差别和变化,这样对分析岩性的形成环境和成因有利;矿物成分描述含量比例很重要,有利于源区性质分析。

C.沉积-成岩构造:注意层的形态、层理类型、单层厚度、各种交错层理、层顶面波痕、冲蚀痕、干裂、层底面的各种印痕、印模等现象观察与描述,有利于层序建立。

D.原岩建造观察:针对浅变质岩而言,注意产状、形态、岩层组合(成因标志明显的特征性岩层)、结构构造的描述,有利于原岩类型、原岩建造类型和形成环境恢复。

E.化石: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不仅是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且还是沉积环境最灵敏的指示物。重点描述化石门类组合、个体形态、保存状况、分布状态等特征,以及与岩性、沉积构造的关系,排列的优选方位。

F.正常层序的识别:识别岩层的顶、底方位是确定其新老顺序的关键。而许多沉积构造能够指示岩层的原始顶、底方向。如斜层理、冲蚀痕、干裂、遗迹化石等。

G.接触关系: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可分为连续接触和不连续接触两种。对连续沉积的岩层,应注意岩性的渐变过渡特征,对不连续沉积界面,要注意其形态的平整、起伏,上、下岩层是否交切,有无底砾岩或古风化壳的存在,是否存在不同的构造样式变化及变质作用差异,并查明不连续沉积的原因。另外对于不整合应注意在临近界面的上下寻找地层时代的依据。

H.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样品是剖面测制的主要工作内容。采样的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地质情况和填图需要来定,通常需要采集岩矿、岩石化学、同位素样品等。

I.野外记录和作图:野外记录包括丈量记录和剖面描述两部分。丈量记录包括导线号、长度、方位、坡度角;剖面描述包括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倾向、倾角、取样位置、样品种类及编号等。

实测剖面图,由室内整理完成。

2)非层型影像单元实测主干剖面

该类实测剖面主要指中-深变 质岩地层和侵人岩类的剖面测量。

(1)中一深变质岩地层剖面测量

该种剖面测量的目的是通过非层型影像单元剖面上的地质现象的深入观察,查明影像单元的岩石类型、变质结构、接触关系、变形变质特征、区域构造轮廓、构造样式和变质程度。

A.岩石类型:查明影像单元的岩性特征,岩石类型组合特点。

B.交质结构:主要指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变形结构。应注意残存的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变质岩石矿物的自形程度、粒度和形状的观察与描述,有利于变质强度分析。

C.变质构造:注意块状构造与定向构造观察。尤其要注意定向构造中的千枚理、片理、片麻理、变质分异条带和矿物拉伸线优选方位的关系描述。有利于多期构造作用的判定。

D.矿物成分:注意变质岩石的矿物组合及特征矿物观察与描述,有利于变质相带的划分。

E.接触关系:注意不同级别影像岩石单元间的接触关系及同一单元内不同岩石类型间的接触关系的性质、特征以及接触界面两侧地质条件特征观察。

F.样品采集:采集相应的样品进行显微结构构造研究,有利于原岩恢复、变质变形期次的划分。

G.野外记录:丈量记录和剖面记录。

 (2)花岗岩类侵人体实测主干剖面

该类剖面测制的目的在于了解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岩石类型,不同岩石类型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以及影像单元与岩体或岩石类型的对应关系和吻合性,为单元划分和序列归并提供依据。测制的主要内容为:

A.影像单元岩石类型。

B.岩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C.不同类型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

D.侵人岩体形成的先后顺序。

E.接触变质晕的宽度、变质类型、蚀变类型。

F.划分侵入体单元,序列归并特点及变化规律。面

G.侵入体单元与影像单元的关系,查明吻合性和产生差异的原因。

H.脉岩类型与单元或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

I.样品采集:采集样品应目的明确,以解决问题为宜。所采样品力求新鲜,分布均匀。其原则为:

a.每个影像单元或侵入体单元采集12块薄片标本,对不能准确命名的岩石均须采集薄片样品。

b.光谱样:以单元为区间按一定间距采样, 一般为250m间距。

c.硅酸盐分析:一个单元取1个样品。

d.同位素年龄样:一个序列取1个样品。

j.野外记录:力求真实,对岩石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结构构造应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