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顶部

面状分布的火成岩的影象特点 Pléiades数据 环境解译 三维制图
分享到    浏览:580   时间:2022-04-12

面状分布的火成岩的影象特点

面状分布的火成岩主要包括在老变质岩区或盖层发育的大陆地区,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岩基、岩株以及某些次火山岩体。经长期风化作用,其外形轮廓多半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外形出露。岩体呈正地形或负地形,具有放射状、环状或树枝状水系,同时,岩体的风化物及植被发育等均具有特色,而易与围岩相区别。因而在影象上可清晰地显示为环形影象。环形影象的规模大者直径超过2厘米(20公里以上),小者1毫米(1公里),在象片上均清晰可见。目视解译的岩体,规模较大者多为中酸性岩体。规模小的中酸性、碱性或基性超基性岩体多需要进行图象的信息增强处理。一般说,侵入体的时代越新,影象显示的轮廓越清晰。如北京幅的燕山期房山岩体、长沙幅的若干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均呈负地形,植被稀少,影象上呈现为浅色调,环形轮廓十分醒目。安庆幅的加里东期侵人的酸性岩体,地貌特征与色调和背景地质体之间的差异均不够明显,影象上仅依稀可见环形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