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的演化 高分七号 生态环境调查 地质制图

分享到    浏览:645

星系的演化

主序星

从星系诞生起,恒星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收缩,温度也不断升高。当恒星的内部温度升高到700万度时,其内部开始发生氢的热核反应,由此产生热膨胀力与收缩力相抵抗,达到动态平衡,使恒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称为主序星阶段。主序星阶段是恒星演化中周期最长的一个阶段,太阳系进人这一- 阶段大约有50亿年了,估计太阳的主序星阶段约有100 亿年。恒星质量的大小决定了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的亮度和生命周期,但并不是质量越大生命周期越长,质量大的恒星用于抵抗收缩力的能耗也就越大,其生命周期反而越短。

红巨星

恒星演化到老年期时,氢燃料逐渐耗尽,氢的热核反应停止,其中心部分在引力作用下急剧收缩,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温度再次升高,外壳急剧膨胀,形成红巨星。由主序星转化成红巨星的过程很快,在引力作用下,红巨星的内部温度重新升高,又发生了氦的热核反应,因此红巨星还可以停留相当长的时间。红巨星的表面温度虽然降低,但总发光量却增加了,因此变成一颗呈红色的亮星。

白矮星

白矮星恒星演化至晚期阶段,形成于红巨星中心的-种低光度 、高密度、 高温度的恒星。因为它的颜色呈白色、体积比较矮小,因此被命名为白矮星,如天狼星伴星。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大约为地球表面的1000~10亿倍。在这样高的压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连原子都被压碎了,电子脱离了原子轨道变为自由电子,被称为“电子简并态”。电子简并压与白矮星强大的重力平衡,维持着白矮星的稳定。

超新星

天文观测者经常会发现,在某星座位置 上会突然出现颗闪亮的“新星",新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很快地变暗,并逐渐消失,故古人称之为“客星”。新星实际上是恒星演化到最后阶段发生猛烈爆发所形成的。超新星是爆发规模超过新星的一种“变星”,一般存在的时间只有几天到几个月。

超新星是恒星即将灭亡时的现象,其爆发的光强度相当于太阳的107~1010倍,释放能量1040~1047焦耳。I型超新星爆发后的物质被抛射到宇宙中弥散为星际物质,结束恒星的演化史;II型超新星未经过白矮星阶段,由红巨星爆发后,外层解体膨胀为星云,中心迅速坍塌形成中子星或黑洞,从而进人恒星演化的晚期和终了阶段。超新星爆发后形成强的射电源、X射线源和宇宙线源。超新星还是星际重元素的主要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