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遥感业务的机遇
灾害遥感业务的机遇
随着新型对地观测平台与遥感载荷的出现、多星组网观测与航天航空协同观测的发展,人们获取灾害信息越来越迅速,获取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应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的手段也越来越有力。虽然近年来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但是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和备灾抗灾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传统遥感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技已经在灾害损失评估、风险评估、恢复重建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高时间/空间/光谱分辨率、多角度、多维度等新兴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并在防灾减灾业务中得到快速应用,改善了防灾减灾的业务模式,提高了应急决策的支持力度,成为不可或缺的高新技术工具。
充分利用遥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等空间技术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技术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成为国内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新的增长点。在日常的灾害风险管理、灾时的应急救灾和灾后的恢复重建等各类决策工作中,越来越依赖于灾害遥感数据产品、信息产品和专题产品的支撑。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作用,合理利用天基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应对国内外重大灾害事件,是国家减灾委员会非常重视并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将空间技术减灾纳入到了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之中,以此来推动灾害监测、预警和评估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和业务化服务能力提升。
在对地观测领域,遥感技术的能力和潜力更适宜防灾减灾工作得到业界普遍认识。国家初步建立了重点用于防灾减灾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将防灾减灾作为四大优先应用领域之一,在卫星资源和示范系统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重视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将防灾减灾与应急反应卫星综合应用列为7个重大应用方向,在“十三五”国家遥感卫星科研卫星的研发计划中,高轨SAR等多颗卫星和相关有效载荷重点围绕防灾减灾更高的业务要求开展攻关。多年来,国家高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科技计划持续支持防灾减灾及其相关行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卫星及其应用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灾害遥感等业务发展、队伍建设和技术进步,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范例。一些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积极发挥单位优势,致力于灾害理论和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批既懂遥感义懂灾害的专家和研究团队,大量与遥感应用和服务相关的企业发展迅猛,空间信息产业链不断延伸并正向信息消费领域拓展,为灾害遥感技术创新、系统开发和运营服务提供了产业保障。这些都为灾害遥感事业营造了上升空间,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