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质减灾救灾阶段管理中的应用

分享到    浏览:1024

遥感技术在地质减灾救灾阶段管理中的应用

1906CR劳伦斯利用固定在风筝,上的相机成功拍摄了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获取了震后大范围的受灾影像后,人类将遥感技术运用到灾害防治中的尝试没有停止过。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航空摄影技术的发展,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开始将航空遥感用于灾害信息调查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分辨率成像卫星的发射,推动了航天遥感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的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的灾前预防、灾中监测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减灾救灾的各个阶段:

灾害预警和准备。对于非瞬时性爆发的自然灾害而言,其孕育到发生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时准确的灾害预警能够有效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覆盖全球范围的航空航天遥感器对陆地、海洋和大气等圈层的持续监测和记录,能够提供有关自然灾害形成条件的大量信息,据此对地热、洋流和气候出现的异常做出危害性分析;在灾害发生前对台风路径、洪水淹没地区、沙尘影响区域等做出估计,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为灾前准备争取宝贵的时间,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将损失降到最小。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

灾害监测与救援。重大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造成交通系统瘫痪和通讯网络失效,外界难以通过常规方式获取灾区信息。遥感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可以在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动态监测其进展和态势,从宏观上初步估计受灾范围、受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等信息给各级抗灾指挥机关,作为抢险救灾的准确依据。

灾后评估与恢复。灾害过后,快速评估受损情况是极为重要的。遥感数据经过解译和分析后,能够快速寻找并定位倒塌房屋、损毁道路、堵塞河道、受损农田、滑坡和泥石流的位置,估计灾害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同时遥感获取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城镇规模等数据也是区域脆弱性评价的重要资料。科学准确的灾情分类评估结果和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将作为政府制定重建方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