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分享到    浏览:982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安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状态等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社会经济发展不受或少受来自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与威胁的状态。到目前为止,对生态安全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国外通常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以美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提出的定义为代表,认为生态安全指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后者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性的整体水平反映。曲格平认为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防止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退化削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其二是防止环境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防止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避免影响安定。

在生态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时,人类给生态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即首先避免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构成威胁,从而维护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于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其次避免由于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和资源严重短缺带来环境难民并引发暴力冲突,从而防范生态环境问题对区域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共同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地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及生态学研开究的前沿任务和重要领域。

生态安全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区域生态安全分析、生态安全预警、生态安全维护与管理等。国外对生态安全的研究从对“安全”定义的扩展开始,按照时间先后和研究内容经历了安全定义的扩展、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经验研究、环境变化与安全的综合性研究、环境变化与安全内在关系的研究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生态安全的共识。

国外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主要侧重于全球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及典型区域的生态系统评价。目前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寻求科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较有影响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有: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建立并运用于全球评价的“人类活动强度指标(HAD)”;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并得到世界各国赞同的“人文发展指标(HDI)”;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为基础提出的指标体系等。

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使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典型的生态环境监测应用包括热岛效应监测、植被覆被情况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景观格局变化监测等。基于3S技术的生态安全评价是当前的热点,尤其是RSGIS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发挥作用。在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RS是研究的主体技术,不仅解决数据源的问题,而且在图像数据处理、土地利用分类、栅格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而GIS则在研究区域基础地理数据的引入、数字地面模型分析、水文分析、历史土地利用数据的处理、数据转换应用、数据的矢量栅格转换、动态变化分析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学者已经利用RSGIS技术在生态安全研究方面进行了实例研究。例如,臧淑英等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大庆市为例对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刘永兵等以三个时段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GIS支持下对土地利用信息进行研究,对区域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划分,显示了RSGIS在数据获取和评价方面的优越性。左伟等应用遥感手段对生态安全评价中的主要因子进行了提取,并以GIS手段进行了空间分析,为山区县域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尝试方法。朱运海等以多种遥感数据源和GIS技术为支持进行了河北省万全县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引入了动态评价因子和最小二乘法模型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RSGIS在生态安全方面的应用,突破了以往在数据获取、数据准确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从而反映更多的实际生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