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在地质减灾救灾中的应用优势

分享到    浏览:965

遥感在地质减灾救灾中的应用优势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探测技术,它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平台上的遥感仪器,获取地球表层特征的反射或发射电磁辐射能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定性、定量地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化学、地学、生物过程。物体具有的不同反射、发射电磁辐射的能力,在遥感中表现为不同的成像。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后,就可以实现地物的识别和信息的提取。与常规信息采集方式相比,遥感技术在灾区信息的获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覆盖范围广。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受灾地区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从宏观上反映受灾地区的情况。例如,一景TM影像可以覆盖185km的地表范围,相当于能够覆盖汶川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全境;我国/HJ10卫星获取的影像幅宽为360 km(2台组合\ 700 km),能够获取更大的地表范围。大范围的数据获取能力也为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地质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条件。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

获取速度快、手段多。遥感技术可以对灾区进行周期性的观测来获取不同时相的影像。通过受灾前后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不但能够定位受灾区域、估计影响范围,还能跟踪灾情的动态变化。例如,搭载MODIS光谱仪的上午星Terra和下午星Aqua可以达到一天过境4次;SPOT卫星的HRV传感器具有倾斜观察能力,能够在不同轨道上用不同的观察角对同一地区进行观测,产生立体像对以获得三维空间数据。这种高时相分辨率以及多观测角度的特点,为实时获取灾情信息提供了可能。

信息量大。遥感通过探测可见光、反射红外、热红外和微波等不同波长范围的电磁辐射能,来获取包括植被覆盖、土壤水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污染、森林火灾和地表形态等信息。不同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在几十厘米至几百公里之间,能够满足不同尺度下减灾救灾的应用需求。广西善图科技有限公司